豆青地山水粉彩筆洗 (口徑21公分 足徑13公分 高18公分) | | 光緒瓷是清代繼道光之後,製瓷工藝的完美結束年代,從咸豐、同治、光緒的傳世品中發現,光緒朝的山水人物繪瓷技法,比前二朝高出甚多,較為精細。 此件筆洗除了開光中的山水樓閣畫工細緻之外,豆青釉的火溫掌控得宜,把歷代青瓷色釉,表現得無懈可擊,令人激賞。 | | 藍地描金葡萄草虫小蝶〈一對〉 (口徑9公分 足徑5公分 高3公分) | | 此對玩賞小瓷碟,集多樣技法彩釉於一身,外壁祭藍地描金紋飾,是清代常見三組「福壽綿延」圖,碟心琺瑯彩繪葡萄草虫居中,整幅瓷繪具東方水墨佈局與西方寫實風格,設色鮮麗,搭配得渾然天成,實乃清代中期「慶宜堂」之佳作。 | | 粉彩人物花盆 (盆:口徑22公分 足徑15公分 高18公分) | | 道光年間,由於社會經濟原因,製瓷水平不及前朝,且數量也很有限,在彩瓷中唯有粉彩器物最為精細。 此件花盆一套二組件,花盆本身人物刻劃精美,線條曼妙活潑,色彩暈染適宜,色階豐富,有層次感,底盤紋飾華麗,胎釉潔淨,想把花盆放上去,真捨不得也,可見此件花盆之精美華麗。雙件「解竹主人造」字款,係道光皇帝自命風雅,於御瓷上之署款。 | | 綠釉長頸瓶 (尺寸:口徑3公分 足徑8公分 高30公分) | | 在金屬方面,銅的使用要比鐵早的多,但在陶瓷釉的運用恰好相反。以氧化鐵為發色的青瓷,自商周以來即有使用,東漢以後,以浙江為主的越窯、龍泉窯已掌握成熟的青瓷製作技術。但是以含銅的釉經還原焰燒成的紅釉,則自宋元開始研發,至明宣德祭紅、康熙郎窯始臻完美。 此瓶釉色勻淨,明豔照人,鮮綠可愛,應為清晚期作品。 | | 霽藍釉天球瓶 (尺寸:口徑6公分 足徑10公分 高30公分) | | 天球瓶係始於明代的一種瓷器,宣德天球瓶胎骨厚重,斂口短頸,上闊下斂,腹大而扁,後仿的器型,多頸長腹圓。 此瓶通體釉色均勻,看上去古樸高雅,展現出一派豪華富貴的氣象。 | | 青花人物碗(一對) (尺寸:口徑15公分 足徑7公分 高8公分) | | 民窯瓷繪充分表現民間生活情趣,此幅夜歸圖描寫一位漁郎與一位老樵返家的情景,天空掛著星斗,漁郎走在前面,回頭似乎在呼叫著老樵走快些,老樵挑著柴擔,駝背彎腰,吃力的表情,令人叫絕。 此碗釉色潔淨,青料幽藍,畫面布局得當,空白處理恰到好處,藍白二色相映成趣,碗心又揮灑壽字,應為晚明早清民窯青花的代表作。 | | 青釉魚紋小碗(一對) (尺寸:口徑8公分 足徑3公分 高3公分) | | 細薄胎體,外青內白,碗內繪上三條金魚,畫工精美,栩栩如生,似乎塵俗皆忘,悠遊自在,紅白相稱,疏朗得體,幽雅清新,碗外渾然一色的青釉,色系柔美,給人格調高雅,悅目動人之感。 「養和堂製」款識係清乾隆至道光年間瓷器作品題銘,此對魚紋小碗當為養和堂傳世佳作。 | | 天青地琺瑯花卉方瓶 (尺寸:口徑11公分 足徑11公分 高37公分) | | 中國人偏愛蓮花及牡丹,蓮花是中國傳統名花,是佛教的聖花,故亦稱為法相花,到宋代又以出泥不染,被奉為純潔的象徵,被看作君子之花。牡丹號稱花中之王,被譽為富貴的象徵,亦被稱為幸運之花。 此器齊寫兩種名花,輔以細緻的草花,葉葉可愛,花花精彩,每面均是完整小品佳繪,四面連貫成完美巨構,當年創作者巧思,令人讚嘆。 | | 紅釉罐 (尺寸:口徑9公分 足徑7公分 高14公分) | | 高溫銅紅釉的燒製歷史非常悠久,早在唐代就有銅紅釉釉下彩壺,宋代釣窯一般都認為是中國高溫紅釉的先聲,歷經明、清的研發,成績非常亮麗。 紅釉名稱很多,有祭紅、霽紅、積紅、醉紅、大紅、雞血紅、牛血紅、寶石紅不等,但祇是呈色不同,並非品種不同,此罐釉面平靜光亮,有玻璃般的質感,釉色在口沿、腹內、圈足等處變化非常豐富,觸感舒適迷人,為人所津津樂道。 | | 爐鈞釉雙耳尊 (尺寸:口徑12公分 足徑14公分 高28公分) | | 爐鈞創始於清雍正年間,盛行於雍正、乾隆兩朝。由於釉中摻加粉劑,因而釉厚而不透明,釉面開細小片紋,其結晶體呈深淺不一的紅、藍、紫、綠等顏色。 本器藍釉色系熔融於一體,在深沉的普藍中夾雜淺淡的翠藍,釉彩交融變化生動,雖無雍正時期之熱烈奔放,但仍十分精采。 | | 粉彩九桃紋盤 (尺寸:口徑21公分 足徑13公分 高4公分) | | 此器白瓷含鐵量低,因而白度極高,加上釉汁勻淨,潔潤如玉,提供良好彩繪基礎,尤遵雍正朝繪八桃,乾隆朝繪九桃之典制。 此盤桃枝由盤外向上延伸,越過瓷盤口沿彎進盤內,構成一幅完整畫面,為討富貴吉祥,顧不了桃實桃花的生長時序,把紅白桃花開滿枝、桃實結滿枝畫在一起,構思細巧,極盡華麗之美。雖枝葉有輕微剝彩現象,仍具收藏價值。 | | 黃地粉彩三獸鎚瓶 (尺寸:口徑14公分 足徑17公分 高58公分) | | 槌瓶是清初常見的品類,造型挺拔硬朗,近似古代婦女洗衣物的棒鎚,故名。 此器製作精細,紋飾優雅,靈獸畫面清新,設色艷麗不俗,釉汁肥厚溫潤,觸感恬適,寓意吉祥,充滿喜氣。 | |

瀏覽人次:18245 人 更新日期:102-11-26
|